主页 > imtoken注册 > 王永利:数字人民币定位亟待调整

王永利:数字人民币定位亟待调整

imtoken注册 2023-03-24 07:01:14

意见领袖 | 王永利(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银行原副行长)

数字人民币的定位必须尽快调整。 改变的不是人民币,而是人民币的形式和运作方式。 数字人民币所推动的金融业和货币管理的深刻变革,以及可能产生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是数字人民币将带来的最深刻的变革和最大的价值。

比特币与人民币的关系_比特币 私钥 地址 关系_比特币和显卡有什么关系

201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央银行)权威机构宣布,数字人民币研发进入“996工作模式”(每天上午9:00至晚上9:00,6天一周),数字人民币呼之欲出。 2020年10月,数字人民币公测首次在深圳市罗湖区上线。 随后,参与公测的城市和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产品类型和终端工具不断丰富。 未来要全面推广运营数字人民币,中国将率先推出“央行数字货币(CBDC)”。 但时至今日,数字人民币仍处于测试和调整过程中,还有一些关键问题需要厘清和解决。 飞行员”。

数字人民币研发的基本流程

2008年10月底,“比特币”白皮书发布,并于2009年初正式推出。由此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去中心化、超主权、点对点的“数字加密货币”概念关于区块链技术开始迅速传播。 影响力不断扩大,进一步带动越来越多的加密货币出现,如“以太坊(Ether)”,对国家主权(法定)货币产生巨大影响。 这也促使包括英国央行在内的多国央行高度关注并开始研发“央行数字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也在2014年成立了一个团队,开始研发央行数字货币,并将其命名为“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即“数字货币电子支付”)。 2016年1月,它宣布将“争取早日推出央行主导的数字货币”。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各国对CBDC的研发模仿甚至复制了比特币或以太坊去中心化、点对点的区块链技术和模式,却忽略了CBDC作为国家主权货币必须进行管理。以集中的方式,不像比特币或以太坊。 货币的“加密货币”去中心化模式存在矛盾,难以调和。 因而陷入技术困境无法自拔,不少被迫停滞或解散。 人民银行DCEP的研发也遇到了瓶颈,开始反思和调整思路。 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公告,停止所有代币发行和融资后,央行数字货币只能是主权货币数字化这一点更加明确。 、智能化,不可能成为主权货币以外的全新加密货币; CBDC的研发可以积极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等先进技术,但必须摆脱“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模式。 基于全球化经营逻辑进行新的探索和创新,管控金融体系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和重大风险。 于是央行逐渐明确,要发展的是“数字人民币”,还是人民币,就是人民币的数字化(它的符号很明显是ECNY,取代之前的DCEP) ,并且需要满足人民币的监管要求。 这种认识的升华,将CBDC的研发推回正轨,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开始加速,这对世界各国准确把握CBDC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2019年6月,全球知名社交网站Facebook发布“Libra”白皮书,称将与全球数百家大型企业组成管理协会,共同实施和管理与美元、欧元、日币的货币兑换日元、英镑和新加坡元。 Libra 是一种结构关联的超主权稳定币,致力于构建一个简单、无国界的货币和金融基础设施,为数十亿人服务。 由于管理协会用户遍布全球,规模巨大,而且其货币篮子中没有人民币,而美元占比50%,高于其在SDR中的比例,因此很多人认为这将抢占全球数字货币中的数字人民币。 它将加强美元的国际地位,从而给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带来巨大压力。 央行随后明确将数字人民币定位为流通中现金(M0),推动研发工作进入“996工作模式”加速推进。 自2020年10月开始社会公测,已成为各国CBDC研发的领先者。

然而,Libra这种旨在结构上与一篮子(多种)主权货币挂钩的所谓超主权货币,必须与其一篮子货币共存(不可能完全取代其成员国原有的主权货币,如欧元,成为区域内货币。唯一法定货币,即“区域主权货币”),实际上违背了货币的原则和逻辑。 如果能够广泛流通,必然会对最重要的国际货币美元带来最大的冲击,而不是提升美元的国际地位。 (即使美元占50%),也不可能得到美国的支持(为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SDR”和一篮子货币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货币)流通货币)。 因此,到 2020 年,Libra 根本得不到美国监管部门的批准,也不会如期推出。 被迫退而求其次,准备推出只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Diem”。 然而,这种与单一主权货币挂钩的稳定币充斥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迪姆没有优势。 结果,到2022年将完全废弃,造成巨大的投资损失。 在这个过程中,其他一些针对Libra设计的、结构上与一揽子主权货币挂钩的稳定币也胎死腹中。 即使是只与单一主权货币挂钩的稳定币比特币与人民币的关系,以及各种加密货币和稳定币交易所,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到2022年也会暴露出严重的问题,价格大幅下跌,欺诈和挪用的实际情况令人震惊的是,它也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货币和货币管理,对 CBDC 的热情也有所平静。

数字人民币在测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挑战。 实际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正式上线全面运营的时间目标也难以明确。 其中,数字人民币的定位成为必须重新思考的根本性问题。

数字人民币定位亟待调整

央行明确将数字人民币定位为流通现金后,数字人民币的设计和管理与现金具有很强的可比性,这就需要央行对其进行专门制作,实行“两级运作”模式。中央银行及其指定的操作机构。 数字人民币的兑换和钱包都是免费免息的,坚持“有限匿名”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对数字人民币的持有和使用进行匿名或隐私保护)。

但是这个定位其实有很大的问题。

1、这种定位会让数字人民币的规模和作用极其有限。 将数字人民币定位于现金(央行自2022年12月起计入M0)容易理解为仅用于替代现金或作为现金的补充,只能用于小额零售支付,不能用于大额支付不能用于银行贷款以衍生新的数字人民币(存款)和其他金融服务。

但真正的问题是,随着记账清算和移动支付的广泛使用,流通中的现金占货币总量的比重一直在下降(2019年春节以来不到4%),现金支付占支付总额。 这个比例甚至更低(很多人都有很少使用的现金)。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投入巨大资源创造出来的数字人民币只能用于替代现金(实际上短期内很难全部替代),并且在小范围内使用,其规模和作用将是非常有限,更难以满足国际支付流通的需求,其实际价值和生命力都非常成问题。

2、数字人民币在形态和运作上必然与传统现金有显着区别,本质上不是现金。 数字人民币不再有纸质或金属载体,也不需要每张纸币的不同面额和固定编号的不同版式设计。 相反,它直接由钱包余额(包括角落和美分)表示; 钱包需要操作系统提供。 普通密码(公钥)和主人自己的密码(私钥)必须一起验证后才能使用,确保钱包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每次使用钱包进行支付和支付时,只需直接增加或减少其余额即可。 有零钱问题; 钱包使用后立即更新(旧钱包丢失),显示最新余额,并由操作系统赋予新密码(不影响用户自己的密码); 数字人民币钱包全程有其开户行或支付机构的监管。 每次使用时,都需要检查密码。 与现金不同,在向持有人付款后,现金持有人应对支付、使用、损坏、丢失或被盗负责。

可见,数字人民币钱包的运营管理与现金有着根本的区别。 它们本质上是存款,不需要特殊的布局设计。 Wallets),而不刻意要求钱包和存款分离,形成一个独特的操作系统,否则会给数字人民币的设计、推广和运营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由于过于强调定位于M0,目前的数字人民币需要央行专门生产,特殊的布局设计,形成一个完整的与存款隔离的运营管理体系,造成大量无效投资,这严重影响了数字人民币对所有存款账户和金融机构的影响。 业务的延伸,难以支持国际支付应用。

3、数字人民币在支付终端上难以比支付宝、微信支付有明显优势。 单纯靠商业化吸引用户增加流量进行推广的效果并不理想。

数字人民币的应用载体主要是手机,其使用体验与支付宝、微信支付无异。 这对数字人民币来说是一个非常理性和明智的选择:如果数字人民币要取代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方式,必须重新建立一套新的应用载体和操作方式,用户必须接受和接受。养成应用习惯。 培养的成本和难度都会非常高,所以最好的选择是在用户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没有太大区别,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实际推广的效率。

有人把数字人民币的亮点放在了touchpay和dual offline上,这是不准确的。 事实上,这种NFC技术早已存在,但所有非现金的支付服务,如果没有第三方参与监管,就会存在很大的风险。 严重的问题。 因此,诸如bump pay之类的应用只能作为小额的应急手段,绝不应该作为货币支付的主要方式。 不要把碰碰支付当作数字人民币的重要功能来吸引人们的眼球。 在研发和推广上投入过多的资源是不现实的。

由此可见,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和用户体验都难以超越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此外,数字人民币钱包不计息,难以吸引和留住用户更多使用数字人民币。 目前所有试点项目基本由试点城市或运营机构出资,以优惠政策(如发放消费券、红包等)吸引用户,实际支付规模和钱包余额有限(截至年底2022年试点支付规模刚过1000亿元,钱包余额仅为136.1亿元),用户积极性和使用活跃度不高,成本和效率也不尽如人意。

4.指定运营机构与其他支付机构的关系难以处理。 目前,数字人民币的发行高度模仿现金。 央行生产的数字人民币首先发送给指定的运营机构,然后可以从运营机构转发给其他银行或支付机构,形成法人或个人钱包。 但问题是,现金投入社会后,其支付用途与银行关系不大,对银行或支付机构影响不大。 数字人民币钱包实际上是一种存款,需要由存管机构进行管理,会直接影响到存管机构的利益。 完全模仿现金,实行“两级经营”模式,势必影响经营机构与其他银行、支付机构的公平竞争。 ,这种安排是不合理的。

5、将数字人民币定位为现金,计入M0,容易造成数据失真。 如果能够广泛使用,必然导致M0规模大幅扩张,其在货币总量中的比重和现金支付在支付总量中的比重不降反升,这与全球M0在总货币支付中所占比例及其下降占总支付的份额与大势不符。

数字人民币的正确定位

作为国家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数字人民币应该能够应用于目前使用人民币的任何场所和业务,包括形成存款、支付结算、纳税、发放贷款(包括再发放贷款)由中央银行),以及办理各种金融业务(金融业务仍应由金融机构办理,不能由中央银行办理)等,应按业务约定收费和计算,而不仅仅是零售付款且全部免费且免息。 因此,数字人民币改变的不是人民币,而是人民币的运作形式和运作方式; 数字人民币不应仅限于现金,不应先由央行印制,再由央行发行。 部分人民币(包括现金和存款、钱包等)被置换,通过央行再贷款和银行信贷扩大供给; 数字人民币的出现应该减少而不是增加现金,促进现金占货币总量的比重和现金支付占支付总量的比重加速下降。 因此,数字人民币不应定位为现金,计入M0。

有观点认为,为控制风险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可从现金和零售起步,待条件成熟后再向存款和批发延伸。 但是,这会造成数字人民币概念上的严重偏差,带来设计、运营和管理上的诸多矛盾和问题,难以尽快推出和全面推广。 是不现实的。

因此,有必要尽快调整数字人民币作为现金的定位,恢复其作为存款的本质。 央行应明确,所有金融机构的所有业务都应接受数字人民币,并在限定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系统改造,并在一定时间内全面推广运营比特币与人民币的关系,以取代所有统一的人民币作为尽可能多。 央行要先从我做起,先把在央行开的结算账户全部改成数字人民币操作模式。 要求全社会所有账户主体首先下载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的数字人民币APP,由央行根据账户管理规则分配统一的身份代码,实现所有账户的高度集中和唯一性。数字人民币在央行的用户信息。 用户凭此身份代码在自己选择的金融机构或支付机构开立数字人民币账户,开户机构将之前的所有账户余额转入数字人民币账户,并将新的账户变更信息发送给央行。 央行对同一用户在不同开户机构的所有账户进行汇总,可以全面反映每个用户数字人民币的收付和余额情况。 银行等开户机构要及时调动和帮助用户开立数字人民币账户,限期将原人民币账户转为数字人民币账户。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数字人民币作为主权(法定)货币的权威性,通过行政手段而非自愿方式,加快数字人民币的全面推广和正式运行,确保数字人民币的充足供应,并给予充分发挥数字人民币推出后的功能。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全社会在印钞、存储、流通全过程的成本,而且中央银行也可以掌握数字人民币的所有用户信息和交易数据,然后随身携带对货币流通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控。 ,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利用其智能支付加强定向配置和严控违规使用。 而银行和支付机构掌握的主要是机构开户人信息及其收付数据。 很难像以前那样知道每笔转账收付的收款人和支付方的身份信息和交易内容。 而数据,有利于打破商业机构对大数据的垄断优势,更好地保护客户的隐私或商业秘密和合法权益,更好地识别用户,为他们提供央行最完整的信息。 定制化的个性化服务积极促进社会公平竞争,从而推动金融业态和货币管理的深刻变革,可能带来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将是巨大的——这是数字人民币将带来的最深刻的变革,也是最大的价值所在。

因此,数字人民币的定位必须尽快调整。 根据新定位,央行要组织力量深入研究再规划,尽快出台实施方案,启动模拟操作。

(本文作者简介:中国银行原副行长)